Thursday, April 16, 2009

印尼归侨回忆当年

令人心酸的历史

“在阶级斗争天天讲的特殊背景下,辛苦不能言苦,肚饥不说饿,说了就要倒霉。”----兴隆农场蓝日兴


武夷山华侨农场大锅饭食堂旧址。


在印尼万隆时,听当地华人朋友回忆1959年不少万隆华人在排华政策下,不得已离开印尼,登上中国政府派来的客轮,回到中国。

当年他们在中国的命运又如何呢?

最近印尼国际日报刊登印尼侨友蓝日兴回忆当年的生活情景,令人无限嘘唏。

几年前,武夷山印尼归难侨向我透露他们的坎坷人生,令人吃惊。蓝日兴的回忆进一步证实福建武夷山华侨农场印尼归难侨的谈话和回忆。

中国海南省兴隆印尼侨友会蓝日兴写道:

“一九五九年底,印尼发生排华事件。万般无奈,居住在 印尼万隆邦加邻岸(Pengalengan)的一批华侨,流着眼泪,忍受着内心极大的痛苦,将永远离开他们生儿育女,安居乐业的第二故乡——邦加邻岸,登 上中国政府派来的客轮“大宝康”号回国。”

蓝日兴描述当年印尼侨友生活在海南岛兴隆农场的情况如下:

今世只能与锄头结缘

“一天三餐都到生产队食堂排队买限量的饭菜。在那个年代人人享受着平等的待遇,全队几百号人,吃的是一锅饭,一种菜,全无贫富贵贱之分。他们忍饥挨饿,日 复一日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今生今世与锄头砍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要知道他们之中的女侨胞,在印尼是安逸的家庭主妇,家里的经济开支,无须她们操心,只要能相夫教子,搞掂家务就行了。她们何曾见过锄头与砍刀?这些女归侨其中有不少是侨生,还有的是“番婆”跟着老公而来的,这些女侨生们与少数 “番婆”,许多人从回国直到离开人世,还说不上几句中国话。而使他们最难以忍受的是,孩子们也跟着成年人一样缺吃少穿,要知道他们正值长身体的时候呀!

牢骚话带来大灾难

在 那个年代,大家的脸面都呈菜色,失去了红润。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想麻木,无所适从。也难免使一些归难侨,想不通,而说出了一些所谓“不满现实”的牢骚的话。在阶级斗争天天讲的特殊背景下,辛苦不能言苦,肚饥不能说饿,说了就要倒霉。

正因为有人说了一些牢骚话,就必须接受群众专政的监督,成为百分之九十五 之外的人,其家人和未成年的子女,也跟着受株连。提起那些无辜的孩子们,至今仍令人心酸。

当时对被群众专政对象的子女,名其名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些子女自从背上了人为的政治包袱之后,在学校、在社会上经常遭受白眼,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人生。上学、参军、入团、入党、提干轮不上他们。想求进步、想谋求好的工作,对他们只能说是梦想而已。而歧视和不公平的人生境遇,使个别人年纪轻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灭一生。”


在过去,像蓝日兴这样历经辛酸的归难侨,很难能够公开表露自己的感受,没有机会公开诉说自己的辛酸。现在时代不同了,蓝日兴有机会把他的感受与遭遇写下来,发表在报章上。

在印尼,我遇到一位差点儿就像蓝日兴那样,走上坎坷的人生道路的华人朋友。他庆幸自己继续留在印尼,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与享有不同的机遇。

印尼华人林水泉(左)回忆道,当年他差点与同学们一起投奔中国。幸好他的父亲耐心劝导,要他好好考虑去中国可能面对的艰辛处境。

林水泉打消了回中国念头,留在印尼。最后他事业有成,成为飞机零件供应商。如果他当年不听父亲的话,命运可能迥然不同,他可能终身与锄头结缘。

在我要离开雅加达时,林水泉送我到机场,在车上向我讲述他的人生故事。他说,留在印尼,虽然面对歧视,但还有发展的机会。他说:很多印尼老百姓其实是善良的。华人到他们家作客,会受到很有礼貌的接待。

印尼最大華文報《國際日報》(中間白色建築物)。

No comments: